本文經微信公眾號:襄陽食記 授權轉載
簡單菜單,不簡單的美味
有些小店靜靜的存在了很久,它們不講啰嗦的情懷,但就是有人會一直鍾情於它。
在襄陽所有熱門的早餐裏,純手工現擀的白麵,淋上新鮮炒出的臊子,看起來是個青銅,實則是個王者。
襄陽人早餐愛吃面是有目共睹的,但視線裏出現最多的就是牛肉麵、豆腐面,每一家面館都有自己的死忠粉。
而在熱鬧的粉面江湖之中,這家早餐店卻日日門前大排長隊,用一碗手擀面開啟一天的高光時刻。
手擀面標配“高矮板凳”和巷子口
清晨的北街顯得格外有格調,老街裏面的老店面,光是站在門口就能感受到不同時下的氣質。
相較於早餐店,她家的面積也算是小的了,一半放了三張桌子,另一半就是老闆擀面炒臊子的一方天地。
但店小並不影響客多,來這裏吃面的標配就是“高矮板凳”和“巷子口”。
每天早上自覺排隊,輪到自己後喊上一句“老闆來碗麻葉兒面”,便拿著板凳往巷子裏走,這是食客之間無需言語的默契。
營業時間也很短,就只有早上,店裏也不額外做外賣,想吃的熟客自然也會移步過來打包。
淩晨3點半開始擀面炒臊子
操持小店的就是夫妻倆人,謝大哥一直在後面默默地揉著面,李大姐則站在門口煮面招呼著熟客,忙活的剛好。
為了縮短大家的排隊等候的時間,謝師傅每天都是淩晨3點來店裏把面醒好,把青菜洗淨。
炒哨子是謝大哥每天必須要幹的事,在他眼裏,現炒的哨子配上現擀的麵條,才能算是一碗有靈魂的面。
擀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待麵團醒好,不停的揉搓擠壓讓其變的更加緊實和Q彈。
敦實的麵團被擀成均勻的薄面皮,靠的不僅是力氣,更是十幾年來造就的嫺熟技巧。
擀面的過程中適當的撒上面粉,保證面皮不會粘粘在一切,也會讓面更有嚼勁。
用李大姐的話來說就是:“手藝都在師傅,他每天又擀面又炒哨子,辛苦的很卻一天都不馬虎”。
菜單簡單卻樣樣好吃
手工炸醬面、豬肝面、芝麻葉面、香椿面等…6種麵條構成了牆上這張手寫紙制的簡易菜單。
價錢就像老巷給人的感覺一樣,親切又平易近人;
味道就像媽媽做的一樣,溫馨又值得回味。
招牌的手工芝麻葉面是熟客的最愛,除了淩晨擀好的面和炒好的臊子,李大姐熟練的下麵手法也是關鍵的一個步驟。
青菜加面一起烹煮,不用煮太久,待麵條脫生變胖就趕緊撈出裝碗,舀一勺濃香的臊子澆在面上,就出爐了。
經過謝師傅特殊的加工之後,除去了芝麻葉的苦澀,留下了它獨有的清香。
清淡的芝麻葉臊子澆到面上後底湯就變的十分濃郁,手擀面入口順滑細膩,芝麻葉的加持讓人不知不覺就吃掉一碗。
雞蛋可以要求全熟或是溏心,慢慢將溏心戳破,半熟的蛋黃溢出把麵條包裹住,麵條變的更加好吃。
炸醬有多香,炸醬面就有多好吃,不同於別家的麻香,他家的香味濃烈卻是滿滿的醬香。
醬色純正的麵湯, 佐以綠色的新鮮蔬菜和蔥花配色,香氣撲鼻,呲溜一吸,味道正好。
早上吃上一碗番茄雞蛋面,心中頓時就萌生出在家中吃早飯的親切感,熱乎乎的雞蛋香氣,簡單卻饞人。
澆上了一點秘制炸醬,把香氣昇華。帶著酸甜的熱湯下肚,扒拉幾塊軟嫩的雞蛋,爽口又開胃。
好吃的當然不只是這三種,她家的每一種面都不踩雷,買面的時候,還有位老奶奶開心的說:每天都來吃,樣樣都好吃。
不講情懷,講的是始終如一的味道
1985年,謝師傅和李大姐就開始摸索手擀面的門道;
1995年,便在北街上紮了根,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搬到了如今的地方,讓人找了好久;
25年風花雪月,熬成了如今排成長龍的手擀面,淩晨3點半的堅持,成就了老街坊清晨最掛念的這一口。
正午的太陽透過樹葉灑落在北街4棟的牆上,這裏遠離了都市的喧鬧,坐落在被遺忘的老巷裏。
老巷裏的風,永遠不急不緩的吹著,小孩一天天在長高,老人一天比一天佝僂。
而手擀面卻始終如一,在時光的長河裏,專注於老味道,不管多久之後來到這裏,都是一句“來碗麻葉兒面”。
一鍵導航,嘗鮮趣 🔍
店名: 手工面清湯
地址:襄城區縣街內(北街4棟樓下)
營業時間:05:30-12:00
本文經微信公眾號:襄陽食記 授權轉載
食記商務微信:shiji0512
熱門點閱: (財富,愛情,事業,快樂,幸福,金錢,成功)
《淺意識心理測驗:解鎖未知的自己》
在這個快節奏、高壓力的現代社會,我們常迷失在繁雜的日常瑣事中,而忽略了內心的聲音和感受。
心理測驗作為一種探索心靈深處的工具,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,也能揭示性格中的優點和不足,為人生之路提供指引。